地點:研究大樓3F
時間:10/30、11/27 、12/4、12/11、12/18 晚上七點
寺山修司:繽紛、流動、衰敗
欣賞寺山的電影,像是進入一座「幻想圖書館」,足以平息獵奇者的欲望。不過,若回到六、七○年代的歷史脈絡,那些華麗的色彩、畸形的人體,以及對母體的戀 慕,表現的或許是青年成長的極度焦慮吧:為什麼一定要有所「成」?為什麼一定要「確立」某個價值?父親的形象、單一的色彩、穩固的秩序──抵抗!(專題策 劃人:張又升)
10/30 小林正樹(Kobayashi Masaki),〈無耳芳一〉(70 mins),《怪談》(Kwaidan),1965。寺山修司(Shūji Terayama),《草迷宮》(40 mins),1979。
11/27 寺山修司,《田園死者祭》(田園に死す),1974。
*****
蔡崇隆新紀錄片
11/6(四) 油症-與毒共存 (Surviving Evil)紀錄片/73分鐘/2008
(晚上七點 政治大學研究大樓250103視聽教室)
1979年,台灣發生了兩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:多氯聯苯毒油事件-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;美麗島事件-黨外民主運動的重挫與轉捩點。三十年後,台灣已成亞洲最民主國家之一,但多氯聯苯油 症受害者卻幾近戲劇性地從人間蒸發。 本片尋訪當年不幸中毒的惠明學校盲生與窮鄉居民,探索毒油事件的科學真相,意外發現台灣竟然重蹈日本公害覆轍,厄運原可避免。而被遺忘的油症倖存者與生來 即帶有餘毒的第二代,只能憑著強韌的意志力,與血液中的世紀之毒進行唐吉軻德式的永生搏鬥…
*****
Jean Cocteau 詩人三部曲專題
Jean Cocteau : 尚.考克多 法國詩人,身兼小說家、評論家、劇作家、畫家、設計家和電影導演等多重身份。
在考克多眼中,電影是詩,在於將文字中的抽象意念轉化為具象,通過電影,使詩人的夢境避免了語言的扭曲,成為一場公眾目睹的夢境,在考克多的電影中,甚至 他的全部藝術作品、他肉體生命的一生之中,區分所謂的事實與虛構、真實與謊言是沒有意義的。就如高達所說的,沒有正確的影像。事物一旦成為藝術作品的素 材,就在創作中經歷了死亡和再生,也超越了真實與虛構,而創造出自己全新的形式與生命。在考克多眼中,藝術的生命就在於反對陳規,不停變形和移位。而藝術 家的每一次創作,就是一次歷險,進入一個全新的陌生時空;而時空的每一次轉換,就是一次死亡和再生的過程。這就是奧爾菲的意義。(專題策劃人:江鈺棋)
12/4 詩人三部曲之一 《詩人之血》The Blood of a Poet 1930 55 min+紀錄片: 考克多的真相與謊言 〈包含高達對考克多進行的訪談)
12/11 詩人三部曲之二 《奧爾菲》Orpheus 1950 112min
12/18 詩人三部曲之三 《詩人的遺囑》The Testament of Orpheus 1960 83min+ 高達向考克多致敬的短片 《夏洛特和她的男孩們》13min,
*****
12/25 聖誕PARTY+神秘電影加映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