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「現代啟示錄」共獲1979年坎城金棕櫚獎
晚間六點半 研究302
中英文字幕
地點:研究302
時間:晚間七點鐘
柏格曼在1957年住院期間寫下的劇本。故事描述在生命中最光榮的那一日,78歲的柏格教授從惡夢中驚醒,臨時決定不搭飛機,改以開車的方式到隆德領取榮譽學位,而暫居他家中的兒媳婦將與他同行。一路上,他們拜訪了柏格教授年輕時的居所與年老的母親,還意外地有了三個熱情歡愉的年輕人相伴。不時睹物思情或沉入夢境的老教授,在這趟旅程中,開始檢視他高傲、冷酷與封閉的性格,和充滿孤獨與挫敗的生命。
成年之後便與父親決裂的柏格曼,嘗試在這部電影裡,設身處地去理解他冰冷威嚴的父親,卻意外地投射了自己當時的孤獨處境(柏格教授「這個角色,外觀上像我父親,但其實徹徹底底是我」)。回顧這部影片,大師也才發現,拍這部電影的最大動力,來自於他企圖對雙親自我表白的強烈渴望,他近乎哀求著:「看看我,瞭解我,可能的話,原諒我吧!」
男主角維克多修斯卓姆也是個導演,並被視為瑞典影壇之父,他的作品《靈幻馬車》(The Phantom Carriage)正是柏格曼最喜愛的一部電影(他每年夏天至少看上一遍,創意也被借用到這部片中)。而《野草莓》也成了修斯卓姆在銀幕上最後也最經典的身影紀錄。(From 國民戲院)
991電影社社課
夢 專題 Seminar: Dream
9/23 盜夢偵探 パプリカ "paprika" (2006) JAPAN
9/30 亞歷桑那夢遊 Arizona Dream (1993) USA
10/7 野草莓 Smultronstället (1950) Sweden
10/14 巴西 Brazil (1985) UK
真偽 搖滾 專題 Seminar: Rock
10/21 搖滾萬萬歲 This Is Spinal Tap (1984) USA
10/28 歌聲淚痕 The Rose (1979) USA
11/4 搖滾芭比 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(2001) USA
童年 專題 Seminar: Childhood
11/11 蜂巢的幽靈 El Espiritu de la Colmena (1973) Spain
11/18 期中考 Midterm test (2010) Taiwan
11/25 錫鼓 Die Blechtrommel (1979) West Germany
12/2 再見童年 Au revoir, les enfants (1987) France
新好萊塢 專題
12/9 我倆沒有明天 Bonnie And Clyde (1967) USA
12/16 最後一部電影 The Last Picture Show (1971) USA
12/23 哈洛得和慕德 Harold and Maude (1971) USA
12/30 最終場+學期檢討 Closing film
《父後七日》政大校園座談會
時間:6/10(四)晚上七點
地點:研究204教室
流程:由導演和同學分享拍片的感想以及Q & A 座談,並播放預告片
劇情大綱
【父後七日】改編自台灣目前最高獎金的文學獎──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──2006年散文組首獎作品,由原著作者劉梓潔親自編導,資深影像工作者王育麟合導,由香港知名影星太保領銜主演。
本片描述女主角在父親過世的七天內,回到台灣中部農村,重新面對鄉里人情的質樸率真與迷信愚昧,並飽嚐台灣傳統葬儀的庸俗繁瑣。在緊湊密集的宗教儀式裡,對父親的回憶與思念,只能在非常難得的瞬間出現。
葬禮結束,女主角將喪父的傷逝打包封存,回到光鮮俐落的城市,卻偶然在香港機場吸煙室裡,對父親的思念排山倒海而來。煙霧瀰漫中,爸爸彷彿出現,坐在她身邊,父女兩人一同抽菸。而,爸爸,彷彿就是來告訴她,收拾好你的情緒,向前走吧!
5/13 François Truffaut《四百擊》The 400 Blows,100min,1959
4/29 Stanley Kubrick《2001太空漫遊》A Space Odyssey,141min,1968